通讯:13983250545
微信:ycsh638
QQ:469764481邮箱:ycsh6318@163.com
农业部长江江豚科考队:南京以上江段江豚数量回升
从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队获悉,2017年11月10日出发的科考队经21天约2000公里的航行,于2017年11月30日下午抵达江苏南京渔政码头。南京以上江段江豚考察中,共计观察到江豚138次321头次,结果高于2012年观测数量,与2006年观测结果相当。
这是农业部时隔5年后再次对长江江豚数量进行普查。科考队现场指挥、中科院水生所博士郝玉江介绍,在武汉至宜昌江段,江豚分布模式与2006、2012年大致相同,呈分布相对集中、日益斑点化趋势。其中洪湖保护区江段、监利县荆江门周边水域、宜昌城区及葛洲坝下水域江豚分布密度较大。武汉至南京江段,江豚基本围绕沙洲分布,该水域是历次长江干流考察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。在团风县无名沙洲、铜陵成德洲、南京新济州及潜洲等区域均发现江豚群体。
南京保护区江段让科考队欣喜,2017年11月30日在此发现江豚23头次。“南京江段有很多沙洲,基本上保持自然状态,未开发,且几乎没有非法渔业,比较容易观测到江豚。”郝玉江告诉记者,12月2日上午在南京保护区江段航行20公里左右的距离里观测到江豚8头次。
此外,在沿江各地渔政支持下,科考队对众多未通航汊江进行考察。在枝江市关洲汊江水域发现3头次江豚。团风县无名沙洲夹江发现17头次江豚,甚至多于科考队一天在干流观测数量。
“总的来看江豚分布集中在和江、湖联通的水域、长江的自然属性表现突出的区域,人类活动密集、人类对长江改造较多的区域江豚数量明显少很多。”郝玉江说,考察过程中共统计到航行中货船3556搜,平均每半小时有约50艘货船经过,给江豚造成较大生存压力。
江豚是除白鳍豚外,长江里特有的另一种淡水豚类动物,被誉为“水中大熊猫”。 2012年科学考察发现,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000头,情况极度濒危。
据悉,科考队将继续南京至上海江段考察,长江干流的科考任务将于2017年12月20日前完成。
声明: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,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。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。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!
欢迎关注本站(可搜索)"养鱼第一线"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"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"以及头条号"水花鱼@渔人刘文俊"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