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
地址:庆市川区道(原双竹镇)
13983250545

信:ycsh638

QQ:469764481
邮箱:ycsh6318@163.com

小龙虾真菌病害---壶菌目

发表时间:2024/01/16 19:28:06  浏览次数:2655  
字体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西南渔业网-丰祥渔业网秉承: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!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!讲水产里的故事,用养殖人的语境,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!
壶菌目(Chytridiales),在传统的真菌分类中,壶菌隶属于单鞭毛菌[6],大部分生于水中,少数生于土壤,腐生或寄生于藻类和水生小动物上[7],有110属575种。由壶菌引起的病害叫做壶菌病。萨拉曼巴特拉壶菌(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)导致火蝾螈(Salamandra salamandra)的死亡。

蛙壶菌(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)能引起全世界的两栖类动物群体衰弱,已证明,在蛙壶菌的传播中包含了许多非两栖类寄主[8-9]。小龙虾、维里利斯鳌虾(Orconectes virilis)和弗洛里达鳌虾(Procambarus alleni)都能携带侵染源,传播到当地蝌蚪[9];McMahon等[9]建议,该真菌可释放化学物质毒害小龙虾,出现小龙虾的死亡,也能降低小龙虾的生长率,说明在过滤水中仍含有蛙壶菌的游动孢子。Brannelly等[8]记载了壶菌感染养殖和野生小龙虾有明显季节性。在自然界,小龙虾已收到蛙壶菌严重威胁。

蛙壶菌生长温度范围为4~25℃,最适温度为17~25℃。在长江以南地区养虾池底部水温能保持在5℃左右,因此,它们可以在小龙虾身上过冬。在25℃以上它们的生长较差,若高于28℃,生长就会停止。受感染的红眼雨滨蛙(Litoria chloris)只要留在37℃的环境就可以痊愈,这给小龙虾养殖者一个提示,25℃以上不会发生壶菌病。

壶菌病是一种两栖类动物的传染病,是由一种称为蛙壶菌的非菌丝游离孢子真菌所引起的疾病。壶菌病与北美洲西部、中美洲及澳大利亚东部多种两栖类数量大幅下降或灭绝有关,全世界约30%的两栖类都受到这病的影响。壶菌病能够造成两栖类零星的死亡,甚至完全灭绝,目前在野外并无有效的控制方法。

声明: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,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。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。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!

站(可搜索)"养鱼第一线"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"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"以及头条号"水花鱼@渔人刘文俊"!

文章评论
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 未登录,点击登录
电脑网址: http://www.yc6318.cn 地址: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 手机网址:http://m.yc6318.cn
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,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,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

本站微信:ycsh638,QQ:469764481,邮箱:ycsh6318@163.com

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,所载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!

欢迎关注本站(可搜索)"养鱼第一线"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"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"以及头条号"水花鱼@渔人刘文俊",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!

ICP备案/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-1

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

诚信共建联盟